在写苏州观前街上百年老店的老故事,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苏州六大百年前创建的茶叶名店,老板竟然全是歙县人,真是吓了一跳。只知道徽商明、清时牛气冲天,想不到民国时也锋芒不减。
这六家茶号分别是吴馨记、吴世美、鲍德润、汪瑞裕、严德茂、方裕泰。今天,我们分享鲍德润、汪瑞裕二家茶号的故事。

徽商家族
鲍德润茶叶店
鲍德润茶叶店始创于乾隆年间,始创人鲍世通,歙县番村人。
鲍世通(1736~1827),字聚生;徽州歙县番村人。鲍世通早年在江、浙做茶叶生意,聚财颇丰。
鲍世通隆年间在苏州创设了“鲍德润”茶叶店;鲍德润设总店在苏州阊门的西中市外,东号在察院场,西号在泰伯南桥堍,另外在吴趋坊巷内设了鲍德润的货栈。

鲍世通做茶叶生意有二个当家品种也是鲍德润茶店的品牌。“松箩、武夷”。松箩茶产于安徽休宁的松箩山,是中国著名的药用茶; 武夷茶产于福建崇安武夷山,是闽北岩茶的总称。在清代松箩茶和武夷茶相当流行,是当时男女婚嫁送聘受茶的必备礼品,颇受市场青睐。
此外,鲍德润茶叶店经营着以老竹大方茶为主的家乡茶且打出了品牌打开了市场。
“鲍家名茶”的金匾高悬每个鲍德润茶叶店的厅堂中,并为商标。据传“鲍家名茶”为乾隆皇帝所题。乾隆皇帝下江南,有次路过鲍德润茶叶店,进店品尝顶谷大方后,相当欢喜,即兴挥毫写下了“鲍家名茶”四字。
鲍德润茶叶店全盛时期,在屯溪开设了德源茶行,专做洋庄出口生意;在福州南台渡桥开设了鲍乾顺茶厂,专营花茶加工;还以“茶务都会”的屯溪为茶叶供应地,将采购或加工的茶叶转运到苏州;这些茶叶不仅供给鲍德润销售,同时也运销华北、东北等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苏州茶叶业茶商公所成立。公所设在了“鲍德润”总店内。这彰显“鲍德润”在苏州茶叶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汪瑞裕茶叶店 (苏州市春蕾茶庄有限公司的前身)
汪瑞裕茶号始创于清乾隆年间,“汪瑞裕”不同于其它茶号,是宗族产业,出资方是歙县西乡揭田村汪仁瑞堂宗祠,资主代理人为汪道生。
汪瑞裕总店在观前正山门口,另有分号东店汪东裕在醋坊桥堍;西店汪广泰在大成坊口。库房设在碧凤坊,在那里加工拼配,窨制花茶,操作师傅多达二三十人。
汪瑞裕常年驻人浙、皖、闽等山区,收购龙井、毛峰、大方、小种红茶、贡菊、白菊等。自窨的花茶,也派人常驻天津、北京、东北,一方面推销产品,一方面了解茶市行情,以利竞争。

第一任经理为歙县人方鼎延为首任经理。随后歙县人江稚定为继任经理,任期长达六十余年。在他的管理下汪瑞裕处于平稳发展时期。江稚定病逝后,聘用程汉章为经理,程接任后继往开来,使汪瑞裕的营业状况空前高涨,达到顶峰。师从江、程两位经理的学徒达五十余人。
汪瑞裕还兼营苏州娄门区域之航运。1928年观前街拓宽改造时,汪瑞裕茶叶店在观前街建造了一幢四层楼房,一楼设门市部,二楼设品茶室,三、四楼成了报人活动中心,每日他们在三楼汇集消息,写稿编报直至傍晚才散,并将稿样直送印刷所排印。这里成了《大光明报》的编辑部。可见“汪瑞裕”的经营之道之深。
解放后,汪瑞裕茶号公私合营,几经变易,至今改为股份制企业。成为了苏州观前街上著名的百年老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