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晓辉,字建辉,陕西武功人,中国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汽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急驰,于上午九点钟到达了黄山市的屯溪老街。我们刚一下车,便被薄如白纱的雾气包围了起来,淡雅飘逸的春雾让我们这些已经辨不清方向的游人,更是有了一种进入梦幻般的感觉。幸有导游作伴我们才解除了此行的后顾之忧。
尽管眼前雾气缭绕,但四月的皖南还是一样的迷人。春雾将这里古老的江河与几百年历史的砖瓦楼阁,浸润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如海市蜃楼般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奇妙的景观在我们休息完毕之后已经完全消失,天空豁然开朗,老街的真实景象终于展现在游人的眼前。这里四季常青,山花烂漫。横江、率水,在老街南边与新安江汇流。七座钢打铜铸的桥梁建设在七个不同的地方,将三条江河连接起来,这座城市才焕发出空前的生机与活力。左边翠绿的华山上丝丝薄雾正在山腰间悠悠漂浮。
我被眼前这青山绿水的美景吸引住了,更为那些穿红戴绿,南腔北调的男男女女,悠闲自得地穿行在这古色古香的老街上,观光购物组成的一幅盛世民乐长卷图而喝彩。徜徉在江南风情的古市街景中,让人感受到那高低起伏的马头墙,在蜿蜒伸展的麻石古道上的恢宏与壮观。庄重典雅的彩雕楼在叠致有序的建筑中的富贵与神秘。老街保留了宋明时代的建筑风貌,街道狭窄幽长,崇楼鳞次栉比,巷弄纵横交错,首尾不能相望。这里至今有崇楼店铺四百多家,且每幢店铺都是一座博物馆,里面有琳琅满目的文房四宝,价格不菲的书画金石,造型各异的盆景根雕,香飘诱人的黄山名茶,做工考究的屯溪小吃,乡土特色的祖传药店。这里的一切无不散发出古朴悠扬的徽州文化。
迈着轻盈的步伐,观赏具有宋明建筑风格的辉煌。这些崇楼店铺不管是墙壁,还是门窗,不论是石碑,还是竹器,睿智的徽州人用精湛的雕刻技艺,在它们的上面刻写着对生活美好的祝福与寄托,和对文化事业的重视。这些楼阁建筑除了木材砖瓦石头和竹子外,房里房外,楼上楼下,几乎全成了雕刻装饰。店面门楣上布满了历史人物故事的木刻彩绘,楼上临街装有做工精美的木栏裙板,各式花窗镶嵌其中,古朴中方显华贵。那走廊上活灵活现的《三羊开泰》砖雕让人欣喜,那照壁上生动逼真的《学富五车》石雕让人鼓舞,那厅门上淋漓尽致的《福禄寿喜财》木雕让人欢畅,那屏风上惟妙惟肖的《王祥卧冰》竹雕让人振奋,每个细节都在向游人诉说一段传奇故事。每幢建筑中的雕刻所用时间之长,消耗的费用之大厅后绝对让人吃惊不小。这就是徽派建筑中堪称一绝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
看罢气势恢宏的四雕,我总有想上二楼窥见的渴望,在经得主人的同意之后,我小心翼翼地走了上去,履步声生怕惊扰了主人的宁静。看来楼上一般都住人存活,门窗檐墙和立柱护栏,几乎被四雕内容所占满。只有檐头下挂着的四方宫灯,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在这屋套屋房连房,连续多进的幽深庭院,哪儿来的风呢?这时,我的身体也感觉到一丝凉意,便随着光线透过镂空的木质花窗,噢!原来隔壁外的马头墙与屋檐的交界处有一片长方形的空白天际。这就是徽派建筑中重要的独特建筑格式天井,我的脑海立即闪现出导游在介绍老街历史发展过程中,提到六百多年前的一位著名徽商,他就是以经营木材茶叶而发迹,成为老街缔造者的元末徽商程维宗。就是这位胆识过人的老先生用他敢于开辟,勇于创新的精神,一次在老街兴建47间店铺,在有力地推动了浙皖赣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大繁荣。他在经营生意的同时,还很重视文化教育。经常告诫子女,天下第一等好事就是读书。或许就因了程家文化底蕴深厚的缘故,一百多年后他的这个家族,又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珠算大师程大位。
我想肯定就是程维宗老先生在当年大兴土木,建造楼阁庭院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庭院幽深,光线阴暗的缺陷,集能工巧匠之智慧,聚个人观点于其中;独具匠心地设计出天井的建筑格式,从而也使天井成为人们晨沐朝霞,夜观星斗的空间。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徽州人对天井又赋予了另一种职能,这就是聚雨归财。慢慢地徽商把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的雨水叫“四水归堂”。
我赞美徽州人的超绝智慧,更爱这如人间仙境的屯溪老街,还很欣赏徽州人用雕刻艺术,将祖先崇尚读书的美德和拼搏商海的精神,留给和这座房子朝夕相处的子孙们的做法,是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万般皆下苦,唯有读书高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