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
一山岂止一世界

安徽歙县许村(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图片|寻梦清徽

设计|寻梦清徽

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故乡的歌,是一首清远的笛,总在月明的晚上响起。”在这——歙县许村,高阳廊桥的风,萦绕不去的梦,也总让村子里的人们念念不忘。这一站,我们跟随许达先生走进安徽歙县许村,拾起一片片遗落在岁月中的乡愁文化。

整整齐齐的北纬30°

不差半分半厘

也许我们不曾涉足

即使匆匆一瞥

富资里的历史风韵

也值得细细道来……

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许达先生话“徽风百里”

HUIFENG BAILI

“徽州有着‘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的历史,因为当时古徽州是吴越国山越人族的地方。经过中原历史战争,为避战争从中原迁来了不同姓氏及不同族人来安家落户。他们也带来了北方的历史文化。经过多年先辈改进传承,形成了现今不同的民俗风格,乡音也是一村和一村有着口音上的差别。特别是歙县东西南北村,可以说是南腔北调了。三阳、杞梓里讲话,我们北乡是一点听不懂,西乡的话最柔和,绵绵的像春雨一样。各地方差太多了,也是几百年历史的见证。”

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许村传统民俗

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许村民俗大刀灯 图源:许村村民

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许村板凳龙

Q: 许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源于东汉,至今已经有1800年的历史,民俗文化底蕴更是十分丰厚。近几年一个热词“文化符号”,就是一个地域特色文化的体现。那么从文化符号来谈,想到许村,您会第一时间用那些词给我们介绍呢?

A:我们许村坐落于神秘的北纬30度轨线上,可谓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过一品大员,也有过徽商杰出人才。至今保留民俗活动有纪念许氏祖先——唐代睢阳太守许远的文化。传承许村大刀灯,刀长十余米,要数十个壮汉齐心协力才能舞动。有许村板凳龙,龙头重达300斤,龙身长百余米,参加人需壮年五六十人。高亢的锣鼓向世人诉说着历史传承和进步,生活更加和谐安康,祖国更强盛。

2016年12月5日,许村大刀灯登上了百家姓的讲堂。大刀灯表演也惊艳到了钱文忠教授,他谈到大刀灯的价值:“也许很多年轻的朋友们看不懂。它不是重在花哨的,它就是庸庸穆穆,肃肃整整。是表达祭祀的,表达一种神圣的,不是以娱乐为目的的舞蹈。”大刀灯这类优秀的民俗文化,能保留下来,在于它无论是在过去或者现在都对我们有强大的教育与精神鼓舞作用。

|许村古建筑群

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许村大观亭

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许村五马坊

许村,古称富资里。在这里保存着大量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徽派古建筑,呈“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风水形态,典型的建筑有高阳廊桥、五马坊、许社林宅等。同时许达先生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

Q:我们了解到您是从2011年开始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保护许村古建筑群。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对建筑群保护产生了兴趣?是出于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保护吗?

A: 我对于文物【许村文化历史】爱好也多年了,对辖区内一桥一亭一门楼。六个牌坊、十处保存完好的祠堂,十六处国保,基本历史情况、房屋结构、人文情况及当时祖辈口头传承下来的故事也有感触。就产生一种对祖辈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一定尽自己所能的传承保护下去,对后辈子孙来说也能知晓祖先们的发展和生活不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学徒从师成功后,回家建造这么多公共建筑,让我对历史、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定要保护好,传承下去!

Q:您能说说文保员是如何进行许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时您在工作中积极推动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您能具体说说是怎样吗?

A: 以大观亭为例,考虑到亭子是以木结构为主,在平时的保护中,我们格外注重防火措施。平时,在对于村民的行为规范上,是一律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的。对于前来参观的游客们,我们也是要求严禁点燃香烟等明火的。并且在游客们参观拜访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向他们讲解和普及关于这些古建筑的历史以及文化故事。二十多年前,在政府的关心鼓励下,新乡贤文化得到重视,村中长者和热心人士自发成立了民间许村古村落保护委员会,带头领导和发动村民参与古村保护。九十年代,村里面就建立起了村史馆,大刀舞等民俗得到复兴。同时,在政府资助的同时,村民自发捐资出力,积极参与修复村里的古建筑,而且修复后注重徽州文化内容的保护利用。

雨季的时候,洪水频发,以退休的老者以及干部为代表的乡亲们冒着洪水席卷而来的危险,自发组织,团结起来,对古桥梁进行雨后保护修护。许村的建筑群靠的就是靠着大家一起保护。

说到“活化保护”,我们的有些建筑还是会开放给当地村民使用的,一起坐下来歇歇,聊聊天是没什么问题。为了使后代人能了解先祖的历史业绩,传承前人的精神和美德,村里新乡贤们还发动捐资助力,组织写作班子,认真收集资料,花了几年时间,编成了厚实的《许村志》,重新修撰了新的《许氏族谱》。一些热心徽州文化的村民还积极采访搜集许村民间故事、民间歌谣,作文编书,发博客微信,办网站专栏,把乡村记忆传给后代。

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Q: 我们也通过影像资料收集了解到,您在之前的采访里说,先传承40岁,再到30岁,再到十几岁,想通过学生来传承文化。所以您觉得民俗文化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是一种新思路吗?

A: 是的。村里面会特地组织大刀舞的传承人、手艺师傅和老师等专业人员进校园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传授大刀舞的知识,编排大刀舞的表演并带领学生们进行登台汇报演出的录制。我们的老师已经走入中学,通过老师带学生的方式将这大刀舞传承下去。

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学童舞大刀灯 图片|寻梦清徽

许村传统民俗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是清徽的小小心愿

许村当下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文化特色品牌,走许村文化创艺小镇道路,以“文化+旅游业”的方式实现乡村振兴,面对发展问题,许村有着自己独特的“乡愁符号”。

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清徽有话说 ”

“他们之所以能够活过人世的烽火,是因为在心底深处有着故乡的骄傲。”在采访中,我们能看出许达先生对故乡的深情。在与村民的对话中,我们也能感受村民对故乡文化底蕴的自豪。“板凳龙非遗传承人”和“许村建筑群文物保护员”的许达先生兢兢业业的完成本职工作。在采访前,手写一整页采访稿初想给我们实践团成员。我们想,也许故乡就是最普通,也最特别让人勇往直前的力量吧!

我们祝福许村,即使城市化和移民,剪短了无数人的记忆,但在这里也许你能停下脚步,寻觅归途,遇见你梦中的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清徽收到的来自许达先生采访前的手稿

来源:寻梦清徽微信公众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徽州研学旅游网 » 安徽歙县许村(此心安处是吾乡——许村)

分享到: 生成海报
avatar

热门文章

  •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