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
一山岂止一世界

安徽萧县旅游景点(徐州,萧县在回归)

今年以来,隔壁宿州的萧县,为融入徐州都市圈动作频频。在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之后,萧县亟待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融入徐州,寻找新的突破口。

回看萧县的历史沿革,回归徐州是大势所趋。

一、徐州、萧县,千年一脉

萧县的名字,源于秦朝,时置萧县,属泗水郡。汉高帝四年,泗水郡改曰沛郡。数千年来,萧县一直属于徐州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955年。

徐州,萧县在回归

宋代以前的徐州地图。徐州与古萧县城都位于古汴水沿岸,图中的义安山即大彭山,是古大彭氏国的中心。

50年代中期,洪泽湖泛滥,治理湖水泛滥的工作随即展开。

但是洪泽湖位于江苏、安徽之间,西属安徽,东属江苏。两省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同,且不属于一个省份,相互协调难度较大。

为更好治理洪泽湖,1955年,安徽省盱眙县、泗洪县划入江苏。而江苏徐州的萧县、砀山并入安徽宿州。

自此,萧县徐州,两分离。

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你会在萧县看到徐州城市的灯光闪烁。数千年的共同体,区划调整也无法隔离萧县徐州。

在老徐州人的心目中,萧县依然是徐州的那个萧县。从三件事上可见一斑:

1、彭城画派彭城八大家中,有五位是徐州萧县人

分别是王子云、王青芳、刘开渠、王肇民、朱德群。

萧县,素有“书画之乡”的美誉。萧县书画,可追溯至南北朝时代,在其后的一千多年里,萧县曾在很多个时代集中走出过众多著名书画家,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徐州,萧县在回归

清乾隆年间,萧县出现了一批“重传统、重笔墨、重生活”的水墨写意新人。他们聚集在萧县龙城,或吟诗作书,或切磋绘画技艺,形成了以龙城为中心的画风流派,被人们誉为“龙城画派”。

2、伏羊节,肇始于萧县,流行在徐州!

在徐淮一带,以羊肉名闻遐迩的,当数萧县,萧县连同徐州地区人们,向来有伏天吃伏羊的习俗。

每年入伏第一天,人们习惯从菜市场买回羊肉在家中烹饪食用。由于萧县古属徐州辖县,两地民间交往频繁,萧县有许多在徐州开的饭店,也是后来节日能够迅速在徐州展开,并传播的原因。

萧县羊肉享有盛名已达300余年。萧县羊肉饭店有5000余家,饭店选用的多为3至6个月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萧县白山羊,肉质鲜嫩异常。萧县传统名菜也多以羊肉为主,有“无羊不成席”之说。

2000年,伏羊节的概念正式在萧县出现。两年之后,徐州举办首届伏羊美食文化节,正式命名为伏羊节。

时至今日,伏羊节依然是徐州地区夏季最为热闹,群众基础最广泛的节日盛会。

3、雄厚的汉文化资源

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在中国,已成共识。

实际上,萧县的汉文化资源同样雄厚。

比如《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记载了刘邦与丁固的故事:刘邦在彭城被项羽大败,楚将丁固奉命追击,最后刘邦穷途末路,无计可施,只得回身向丁固求情,才换得性命。

刘邦灭掉项羽后,丁固自持当年有恩,找上门来,想求一官半职。但是刘邦心要杀丁固,罪名是“使项氏失天下者,是子也;为人臣,用两心,非忠也”。

丁公名固,薛人。文中的“彭城西”,在今天的萧县丁里镇。“丁里”,即所谓“丁公故里”,指丁公曾经居住的地方。

另外还有刘邦藏身皇藏峪的传说。

萧县著名景点皇藏峪的得名,就与传说中刘邦败逃至此,在峪中藏身有关。去过皇藏峪的朋友都耳熟能详了。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9岁时父亲去世。刘秀来萧县投靠任县令的叔叔刘良,长大后才回到老家。他在萧县生活了十年左右,正是今天少年人从入学到高中毕业这段时间。可以说,刘秀是在萧县长大的,并在此接受了基础教育。更始二年(24),刘秀被更始帝刘玄封为萧王,萧县成了他的封地。

徐州,萧县在回归

萧县出土的汉画像石

迄今为止,萧县出土了1000多块汉画像石。据有关专家介绍,萧县出土的大部分汉画像石,风格与徐州的并不一致。这就给两地的汉画研究专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标本和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萧县的根,在徐州!

二、融入徐州大计

根在徐州的萧县,在过去65年里,从来没有离去过。在未来,也只会加强融合。

1、县政府驻地迁移

今年3月16日,萧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萧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工作实施方案》(审议稿)。根据方案,萧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目前的龙城镇迁移到当地“网红”地区凤城新区。

萧县凤城新区是郑徐高铁萧县北站所在地,由圣泉乡、龙城镇部分区域构成,2015年以来一直是该县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按规划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

凤城新区全称凤北新城综合试验区,位于萧县凤山以北,由圣泉乡、龙城镇部分区域构成,总面积12.48平方公里,占萧县规划城市面积的12.81%,规划人口16.5万。

作为萧县对外交流的窗口,凤城新区定位为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山水城市。更重要的是,凤城新区是萧县积极对接融入徐州的“主战场”:郑徐高铁和311国道贯通而过,规划建设中的萧县轨道交通,与徐州地铁1号线无缝对接。

萧县政府谋划的县政府驻地迁移、圣泉乡撤乡设镇等行政区划调整事项的背后,是安徽省萧县跨省与江苏省徐州市的深层次对接,是萧县主动向东融入徐州都市圈的战略决心。

2、徐州后花园

地理位置上,萧县地处安徽省北大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地处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是离徐州最近的县城,到徐州西三环仅15公里。

65年前的行政区划并没阻挡两地民间交流的密切,由于萧县比徐州任何一个行政管辖县都要近,萧县人来徐工作、置业的不在少数。

特别是近年来徐萧两地交通条件的改善,萧县作为徐州“西大门”和“后花园”的说法越来越多被提及。在徐州西区,很多萧县人白天乘车到徐州工作,晚上回萧县休息。

仅15公里的路程决定了徐州、萧县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密不可分。近年来,萧县也主动承接辐射效应,深化交通运输、产业转移、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对接,积极融入“徐州经济圈”。

徐州,萧县在回归

2019年12月23日,萧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萧县将“大力实施开放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发展战略,积极在道路交通、园区产业、城市建设等方面与徐州深层次对接,主动向东融入徐州,力促线型发展转变为扇形发展”。

3、经济上的梯度转移

近年来,萧县瞄准徐州,经济上的往来愈发密切。

5 月18 日上午,萧县·徐州智能制造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本次签约仪式共成功签约了徐州通域空间结构有限公司、徐州纳维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徐州英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13 家企业投资建设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30.5亿元,年产值约58亿元,可实现年税收约3亿元。

徐州,萧县在回归

县委书记黄韡表示,萧县强力实施“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战略,按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坚持东向发展,变线性发展为扇形展开,全面融入徐州;在发展保障上,始终秉承“忠诚担当、开明开发、大气包容、敢争一流”的“萧县精神”,全心全意、真心诚意为企业服务。

在此之前,萧县县委书记、县长曾先后两次带队到徐州招商。

县委书记黄韡说,萧县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力促“线型发展转变为扇形发展”,并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三、徐州需要萧县

无论是交通、经济、文化、民间往来,萧县徐州已经趋于一体化。当下,二者的关系,像极了上海和昆山。

八十年代初,昆山利用比邻上海的地理优势,主动接受经济辐射,大力发展横向联合,经济上实现了“农转工”。

九十年代,昆山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推进各类载体建设,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和民生用品四大主导产业。

2000年之后,昆山抓住上海国际现代制造业转移的机遇,使其产业机构再次优化升级。

如今的昆山,购房人群中有30%以上是在上海工作人白领,成为当之无愧的上海后花园、卫星城。

徐州和萧县,也终将如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徽州研学旅游网 » 安徽萧县旅游景点(徐州,萧县在回归)

分享到: 生成海报
avatar

热门文章

  •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