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闽西儿女(上)

抗日战争期间,千百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用热血谱写了与国土共存亡的爱国主义诗篇。闽西的优秀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以“不灭豺狼誓不休”的英雄气慨,毅然投身抗日战场,前仆后继,与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数千名闽西子弟被编入了八路军,他们在华北战场上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功勋;留在闽西、赣南坚持游击战争的2000多闽西儿女编入了新四军,他们驰骋于大江南北与敌顽展开艰苦斗争;在中共闽西地方组织的领导下,闽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并组织生产、支援前线;以胡文虎为代表的闽西侨胞,怀着赤诚的爱国之心捐钱出力,共赴国难。闽西儿女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八路军中的闽西儿女
卢沟桥的炮声,震撼了中华大地,抗日怒潮席卷全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来到了。“七·七”事变次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7月9日,红军将领联名致电国民政府,请缨杀敌。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中央递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派出由周恩来等组成的代表团到庐山同蒋介石进行谈判。由于日本的步步紧逼,在共产党的敦促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一一五师、一二O师、一二九师和总部特务团。同时,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动员、团结各界爱国人士参加抗日斗争,中共中央先后在南京、武汉、西安、重庆、兰州等地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
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2000多名闽西儿女,在抗战初期分布在中央各机关单位和各部队。在中央机关的有傅连暲、王平水、李质忠、邓六金、黄立功、邱复天、范希贤、简化生等人;在抗日军政大学的有刘亚楼、袁子钦、刘忠、卢克、李平、张力雄、张水发、邓启修、赖光勋、雷钦、刘始明、赖大超等人;在八路军总部的有罗舜初、黄鹄显、王全珍、林伟、钟有煌、刘屏山、阙龙胜等人;编入一一五师的有杨成武、罗元发、陈明、叶青山、陈海涵、孔瑞云、兰庭辉、刘彬、杨尚儒、吴岱、邱国光、邱子明、陈忠海、林接标、范阳春、郭成柱、郭廷万、黄炜华、江一真、涂则生、熊奎、兰文兆、廖步云、黄乎、刘云彪、黄思海、沈仲文、胡成放、廖亨禄、赖富、刘卫民、刘汉、邱仁华、林金亮、黄德标等人;编入一二O师的有苏启胜、罗洪标、林金华、林茂等人;编入一二九师的有张南生、赖际发、卢仁灿、张宜步、钟池、王贵德、黄定基等人;在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和留守兵团的有陈仁麒、刘昌、刘禄长、何廷一、林忠照、阙森华等人;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有黄庆熙、曹菊如、梁明德、张慕尧等人;在八路军办事处的有童小鹏、张元培、赖祖烈、吴振英、曹根元等人;在延安和平医院的有涂通今等人;在鲁迅文艺学院的有胡一川等人;在延安报社的有曾艾获等人;在新华广播电台的有阙明等人;在延安保育院的有雷浩北等人。另外还有李欣等人被秘密派往国民党部队从事旧军队的改造工作;胡子昆被派往新疆盛世才部学习航空技术等。
一一五师的闽西子弟和全师指战员,在林彪、聂荣臻的率领下,于1937年8月下旬分批从陕西三原县出发,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前线抗日。9月25日,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歼敌千余人。随后,根据中央指示,分两部深入敌后。一部南下正太铁路的阳泉至寿阳段两侧,打击日军,援助国民党军队作战,随后由罗荣桓等率领转战晋西南,开辟了吕梁山抗日根据地,1938年6月,又奉命挺进山东,和山东纵队相互配合,依靠群众粉碎了日伪多次扫荡,创建了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的山东抗日根据地;一部留守五台山,开展游击战争,他们在聂荣臻的率领下,纵横于晋察冀边区,粉碎了数十万日伪军的围攻、扫荡,创建了面积20万平方公里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一二O师的闽西子弟和全师指战员,由贺龙、关向应率领,于1937年9月从陕西富平县出发,东渡黄河,向晋西北敌后挺进,先后取得了雁门关、王董堡等战斗的胜利,收复了苛岚等城,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一二O师奉命赴恒山山脉,创建恒山抗日根据地;同年5月,挺进大青山,创建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1939年,挥师冀中,粉碎了日伪的多次围攻,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1940年返回晋西北,在群众的支持下,取得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治安强化等斗争的胜利,使山西、绥远连成一片,创建了晋绥抗日根据地。
一二九师的闽西子弟和全师指战员,由刘伯承等率领,于1937年9月30日从陕西富田出发,开赴山西前线。10月19日,夜袭阳明堡机场,烧毁敌机20余架,而后,驰骋于晋、冀、鲁、豫广大边区,连续取得了七亘村、响堂铺等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太行山、冀南等地区的多次大规模扫荡,挫败了日伪军对根据地的“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创建了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中的闽西儿女
新四军中的闽西子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绝大部分来自闽西南红军游击队,一部分来自坚持赣南游击战争的游击队,另一部分则由八路军派往新四军。
1937年春,坚持领导闽西南游击战争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在接到中共中央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批示后,马上发起和平运动,派代表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多次谈判,并于1937年7月29日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
根据协议,闽西南红军游击队1200余人编为一个支队,下辖三个大队,命名为“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1937年10月,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正式成立,下辖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将闽西、闽粤边、闽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随后,部队在龙岩白土(今东肖)会合,正式颁布改编命令,并调整干部,成立了支队司令部,下辖第三、第四两个团。第三团由原闽西红八团、龙岩抗日义勇军独立营和汀瑞游击队组成;第四团由原闽西红九团,上杭、永定游击队,闽南红三团和闽浙边红军游击队组成,团长卢胜。
1938年2月20日,新四军军部命令江南所属各部立即开赴安徽歙县岩寺集中。2月27日,新四军第二支队、各界代表和当地群众6000余人,在白土红场举行北上抗日誓师大会,大会由二支队政治部主任王集成主持,张鼎丞司令员、省委代表方方以及各界来宾代表在会上讲了话,会场气氛异常热烈。会上还宣布成立新四军二支队留守处,以谢育才为主任,魏金水为副主任,负责办理一切事宜,并在群众中散发《为出发抗敌告别父老书》。
3月1日,第二支队在张鼎丞、谭震林、邓子恢率领下,高唱抗日战歌,在群众的夹道欢送下,在鞭炮锣鼓声中,踏上抗日征途。他们途经龙岩、上杭、连城、长汀,进入江西,再转浙江北上,一路上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扩大政治影响。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第二支队于4月到达皖南歙县岩寺。不久,留守闽西的二支队四团六连北上到达皖南章家渡报到,同行的还有回国参加抗战的华侨青年10余人,后来该连编入军部警卫营。

奋战在长城内外
血战平型关 一一五师是闽西子弟最集中的一个师。1937年9月19日,一一五师到达晋东北的大营镇。此时,向山西进犯的日军坂垣师团已到达广灵、灵丘、涞源一线,企图夺取平型关要隘,而后向南进攻太原。
平型关地形险要。一一五师师部决定利用平型关一带的有利地形,歼灭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之敌。9月23日,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派熊奎率领侦察班潜入敌占区侦察敌情。熊奎于中午便发回报告。后师部果断决定设伏以待歼敌:六八五团位于白崖台以西,消灭关沟、老爷庙之敌;六八六团位于右侧,消灭老爷庙至蔡家峪一线之敌;六八七团在蔡家峪至韩家湾一带阻援;六八八团向东长城村集结,作为预备队;杨成武率独立团深入敌后,插到腰站地区,切断敌人从涞源至灵丘和从广灵至灵丘的公路运输线,阻击从涞源、广灵两个方向的日军援兵,保证主攻部队歼灭平型关下面之敌;刘云彪率师直骑兵营插到涞源以南倒马岭地区牵制敌人,使涞源日军不能倾巢出援平型关之敌;师指挥部设于石灰沟。

25日8时许,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一一五师向敌人发起突然袭击。
在六八五团阵地,闽西子弟营教导员刘振球、作战参谋黄炜华、连长陈忠梅、指导员兰庭辉、涂则生等人,率领所部投入战斗。有的用机枪、步枪向鬼子猛烈扫射;有的猛扑山沟与敌人展开肉搏。刘振球负伤了,但他不顾伤痛,率部歼灭一股敌人后,又迅速占领了北坡高地,与企图抢夺高地的敌人展开更为激烈的撕杀。
在六八六团阵地上,闽西子弟营长杨尚儒、团组织干事吴岱,在激战中已成血泥人,但接到团长夺取制高点的命令后,杨尚儒立即率领战士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冲过公路向高地仰攻。战斗中杨尚儒肩部负伤,鲜血直流,仍坚持指挥部队参战直到抢回制高点。
在六八七团阵地,闽西子弟与全团指战员,把日军后续部队分割包围于蔡家峪和西沟村之间。同时,抢占了韩家湾北侧的高地,切断了敌人的退路。
在石灰沟的师指挥所阵地上,师部机要科长刘彬、连指导员范阳春、师直属队政治处政训员邱子明等闽西子弟也投入了激烈的战斗。
在腰站,团长杨成武、政治部主任罗元发指挥部队阻击近两个联队的援敌,经过一天一夜的血战,独立团胜利地完成打援的任务,敌人扔下300多具尸体和满地的枪支弹药夺路而逃。在这场恶战中,闽西子弟一连连长张德仁、二连麻排长和一营教导员张文松英勇牺牲。一连和三连减员过半,有的班、排战士全部阵亡。
在涞源以南的倒马关,刘云彪率领骑兵营机动、灵活地打击、牵制了敌人,保障了平型关战斗的胜利。
战斗异常残酷,我军伤亡很大,师军医处处长叶青山,师卫生供给处主任邱国光等闽西子弟,组织战地救护队,冒着枪弹,把数百名伤员一个个地从阵地上抢救下来。
平型关战役历时一昼夜,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创建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平型关战役后,根据中央“变敌后为前线,发动广大群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方针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聂荣臻率一一五师杨成武独立团、刘云彪骑兵营和总部特务团等3000余人,留守五台山,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在对日作战和民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称为“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在这个根据地里,军区卫生部长叶青山还亲自领导建立和健全了各级卫生机构;组建了后方医院,任命林金亮为首任院长;开办了医务培训卫生学校,富有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江一真为首任校长。他们的努力,使晋察冀根据地的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来自汀江河畔的军区通信科长刘彬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带领一班人,采取了一系列改变通讯落后面貌的措施,使晋察冀边区形成了以军区指挥机关为中心的完整的通讯系统,在反扫荡和打击敌人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击毙日军 “名将之花” 1939年冬,敌人调集2万兵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11月,杨成武、罗元发等率领一分区主力,在雁宿崖全歼日军辻村宪吉大队600余人。其上司日军第二混成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得知下属被歼,恼羞成怒,于11月4日亲率1500多人,分乘90多辆卡车,从张家口急驰涞源,沿着辻村宪吉走的旧路进行报复。
杨成武得知敌情后,一面指挥主力在黄土岭设伏,一面派出少部兵力与敌接火,诱敌东进。11月7日,敌人全部钻进了伏击圈,杨成武一声令下,一分区各部四面合围,枪炮声响彻山谷。这次战斗,歼灭日军900多人,并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战后,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全国各地友军、抗战团体、各界人士,纷纷发来电函,祝贺黄土岭战斗的重大胜利。蒋介石也发来电报,表示嘉评。
百团大战显神威 1940年秋,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扫荡”和“囚笼”政策,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打击投降势力,振奋抗日军民的决心和信心,八路军总部决定组织一次交通总破袭战。
8月8日,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行动命令》,20日,各部队在总部的统一指挥下,104个团20万兵力展开了全面总破袭。
在晋察冀军区,杨成武、罗元发、叶青山、刘云彪、陈海涵、赖富、沈仲文等闽西子弟率部与兄弟部队经过3天激战,破坏了正太铁路,攻克了战略要地娘子关、进陉煤矿和许多据点、车站,毙敌1000多人。
在一二九师,赖际发、卢仁灿、张南生、王贵德、黄定基、张宜步等闽西子弟率部和兄弟部队一起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组成左、右翼破击队,向正太铁路西段日军展开进攻。
在一二O师,赖金华、罗洪标等指战员,在贺龙、关向应的率领下,对同蒲路北段和晋西北的日军据点展开攻击,攻克了康家会等据点,阻击了增援正太路的敌人,保证了正太路破袭战的胜利。
陈明血洒沂蒙山 陈明,龙岩人。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福建临时省委书记、红军总政治部科长、独立师政委等职。1939年,随军到山东,后当选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是山东敌后抗日民主政权主要创建人之一。1941年冬,他率领分局、战工会和师直机关与扫荡之敌进行了英勇、顽强而艰苦的斗争。11月29日,陈明接到命令率领部队向大青山转移,不料陷入敌人的包围圈,为掩护战友突围,双腿被击伤,不能行走,但他仍然坚持打击敌人,敌人包围上来,他毫无惧色,用剩下的4颗子弹击毙了三个敌人后,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9岁。
17天后,他的夫人、山东纵队姐妹剧团团长辛锐也在与日寇的激战中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献出了24岁的年轻生命。
鲁中坚盾 鲁中是山东五个战略区中的中心区,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经常驻防的地区,也是日寇在山东扫荡的重点区域。为加强对鲁中的领导,1942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鲁中军区,并任命闽西子弟罗舜初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后改任军区政委兼鲁中区党委书记)。他和军区、鲁中区党委一班人,领导鲁中军民粉碎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在山东战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巩固和发展了鲁中抗日根据地。 (未完待续)
(摘自《红色文化周刊》)